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甘革命根据地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渭华起义、旬邑起义和各地农民起义—渭华起义

任学岭


  (一)起义的酝酿
  渭(南)华(华县、华阴)地区,是西建立党团组织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大革命时期西北群众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发展到397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力量虽然遭到打击,但党团组织没有受到严重破坏。据中共西省委1927年9月26日召开的第一次扩大会议《党委报告》记载,当时全省有7个县党委和11个县党支部,其中渭华地区就有3个县党委和2个县党支部。即:中共渭南县委,领导三个区委,20个支部,有党员213名:中共华县县委,领导三个区委,25个支部,有党员184名;中共五一县①委,领导2个区委,9个支部,有党员132名;中共华阴支部,有党员10名;中共临潼支部,有党员12名。省委“九二六”扩大会议后,渭华地区的党组织又有新的发展。据中共西省委1928年3月20日《党务概括》记载:“华县、渭南各有同志500余人,而农民同志占75%至80%。为全省同志数量最多而成分较好的县支部”;五一县有“同志约300余人,农民同志约占50%以上”;原临潼支部改设县委;原华阴支部改设区委,属华阴县委领导。共青团组织也有较大的发展。而且渭华地区的革命群众,在白色恐怖中,仍同反动派进行着英勇斗争。“恢复农民协会”、“实行耕者有其田”、“取消高利贷”、“铲除贪官污吏”等宣传活动,各地普遍地进行着。不少地区的农民协会已经公开或秘密地恢复起来。1928年2月6日,中共渭南县委领导崇凝区二三百名学生斗争劣绅李玉林,清算了他多年的公产账目。为了有力地回击敌人,中共华县县委成立了特别行动小组,1928年年初,在华县城关捕杀了国民党华县县党部主任委员李激石,从而制止了敌人大捕杀的阴谋。华县高塘民团,原是大革命时期由共产党人组织和领导的农民武装,敌人多次企世预赛亚洲把持它,在共产党员薛自爽和高塘群众的坚决斗争下,敌人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由于这个地区的党团组织比较健全,力量比较强,群众基础比较好,加之还有原为中共掌握的许权中旅,②所以中共西省委决定以渭南、华县、五一、华阴、临潼等5县为西暴动地区,积极策划组织武装起义。
  1928年2月初,西省委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潘自力等人到达渭南,随即召开中共渭南县委扩大会议,传达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精神,要求县委立即行动起来,准备发动东武装起义。
  2月29日,渭南爆发了“宣化事件”。这次事件是由劣绅刘铭初霸占农民集建的宣化小学(渭南城西北两公里槐衙村)而引发的。这所小学被霸占后,中共渭南县委为了保持这个阵地(校内设中共渭南县城关区委),秘密策动了驱逐反动校长刘铭初的斗争。2月28日,刘铭初及反动分子薛明璋、田宝丰、王武轩带领四五十个暴徒,捣毁了宣化小学,抢走了党内文件。当晚,渭南党、团县委召开紧急联席会议,会议决定以暴力驱逐反动势力。29日清晨,二三百学生,四五百农民冲进学校,当场打死刘铭初、薛明璋,打伤田宝丰,将王武轩投入水井。
  “宣化事件”后,反动当局对渭南地区的革命力量展开疯狂进攻,封闭了渭南中学、东关小学、赤水职校和渭阳中学,还有不少学校被解散。收缴了高塘民团部分武装。与此同时,各地展开了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大搜捕。中共渭南县委领导全县党、团组织,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革命形势急剧发展。
  3月13日,中共西省委发出第三十九号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声援“二二九”革命行动,并因势利导地开展农村游击战,有计划地建立农村苏维埃,逐步扩大为一县数县的农村大暴动。
  3月22日,中共西省委秘处被敌侦破,王德安、李嘉谟、任礼、徐九龄、方鉴昭、校明济等被捕。当晚,省委召开紧急会议,除作出应变措施外,立即决定发动全省武装起义。会议制定了《目前行动大纲》,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当前应首先在主观和客观条件更为优越的东举行,以推动全省武装起义高潮的到来。会议决定成立东区特派行动委员会,(下称东特委),任命省委常务委员、省委秘主任刘继曾为记,渭南县委记肖明为组织委员,共青团省委负责人李大章为宣传委员。东特委系东区武装起义最高领导机关,直属于省委。
  (二)起义的组织领导
  1928年4月1日,中共东特委在华县高塘附近的江村药王洞正式成立。4月2日,发出特委通告第一号和第二号,正式履行职责。东区武装起义由此进人有组织、有计划的准备阶段。4月6日,东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江村药王洞召开,出席会议的除特委全体成员外,还有渭南、华县党、团县委记,华县县委特派科主任和许权中旅③党的代表。会议分析了形势,讨论了许旅行动方案,最后制定了《东区特派委员会目前工作计划大纲》。“大纲”开头便明确指出:“(1)这个计划是准备暴动的计划;(2)这个计划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和实现的;(3)这个计划是要按照东客观情形决定的;(4)这个计划是为造成主观条件,使许旅出山,帮助农民暴动,但不得等待主义。”④“大纲”对形势的分析指出,冯玉祥军大部已离,西军阀各部又准备联合反冯,目前正是我们行动之机。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当时冯玉祥军共有34个师、20个旅又15个团,号称50万大军。而留置西安的只有防城司令周永胜师一部、田春芳师一部、冶成章旅一部,总兵力不足一个旅,留守潼关的只有马鸿宾军一个旅。西反冯军阀集中了约6万人的兵力,分别围攻西安和潼关,在冯玉祥后院点起一把火。“大纲”十分肯定地指出:“根据以上分析,反动统治势力实不稳固,而潜伏待发的群众斗争一触即发。只要我们加紧工作,努力成熟主观条件,最近将来,东大暴动必然爆发”,“各地应迅速按照当地党的权能,民众革命情绪,农村社会成分,切实计划,在斗争中先组织村苏维埃或恢复农协,再由斗争扩大而成区苏维埃或区农协。4月底尽可能地成立农村苏维埃或农协”。会议结束后,特委记刘继曾赶赴洛南三要司,向许权中旅旅党委传达了省委决定和特委要求。4月9日,东特委发出第三号通告,指出:“这个计划,是要赶4月底完全实现的,而政局变化,时机紧迫,同志们更应加紧工作,打破一切困难,务必早日实现这个计划,完成党的政治使命。”⑤
  4月下旬,渭南、华县县委派往许旅学习军事的28名武装骨干返回华县,遂展开游击活动,队伍迅速扩大至150余人,枪50余支。5月3日晚,东特委在郭阳镇召开会议,决定整编队伍,建立东赤卫队,确定了编制、领导人选和队旗。翌日(4日),在泷河川望岗岭(渭南县城南)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授旗典礼,东赤卫队正式宣告成立。
  东赤卫队序列概要
  大队长:张汉俊(李大德)
  副大队长:薛自爽(薛卓茂)
  党支部记:冯义生(冯养浩) 党支部副记:孙敬堂
  第一中队长:徐汉儒
  第二中队长:张绪昌
  第三中队长:薛增平
  第四中队长:王春隆
  大刀队队长:向中应 副队长:潘树藩 冯选贵
  (三)起义爆发
  1928年5月1日,渭南起义爆发!
  1928年4月末,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在河南打响。月底,东特委在渭南、华县交界的渭南县崇凝原下的王家坡村观音洞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特委全体委员,中共渭南、华县县委和共青团渭南、华县县委负责人,东赤卫队负责人。会议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即发动起义。会议对起义时间,各地群众的暴动,对敌武装行动,及成立苏维埃政府、苏维埃组织机构,都做出了详细布置。
  5月1日,崇凝地区1000多人在崇凝镇举行暴动大会,赶跑了反动区长,推翻了区公所,成立了渭华起义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崇凝区苏维埃政府。
  5月2日,赤水镇群众暴动,收缴了东赤水商团武装8支枪。当日,在宣家底截获敌师长魏某给其家中送去的财物,10驮烟土和银元、生擒押送敌兵数名,为起义军夺得巨额经费。
  5月3日,渭南县阳郭镇群众暴动。
  5月4日,渭南三张镇群众暴动。
  5月8日,在渭南泷河川白庙,18个村群众举行暴动大会。
  5月12日,东赤卫队在塔山设立军事据点,成立东赤卫队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东赤卫队及各地起义后成立的群众武装。总指挥部下设:参谋部、组织部、宣传部、经济部、交通部、修械所和运输队。
  5月10日,许权中旅一部进抵渭华地区。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在河南打响后,乘冯玉祥在的军事力量空虚,李虎臣遂联络原国民军二军各部发动反冯战争。李虎臣一面调兵围攻西安,一面集中兵力开赴潼关,欲断冯部回归路。许权中旅也在调赴潼关作战之列。中共西省委指示许权中旅不去潼关参加军阀混战,准备参加渭华起义,但权旅党委会在讨论省委决定时,许权中主张,部队暂不参加起义,而是借助于李虎臣军,阻止冯玉祥回,一则掩护渭华起义,一则可将起义扩大到豫边地区。5月10日,李虎臣开始围攻潼关。李虎臣命许权中旅担任主攻,部队损失惨重。当晚,刘景桂、唐澍等秘密商议达成一致意见,认为不能再为军阀混战流血了,遂率部撤出战斗,赶往渭南地区。许权中得悉后,亦率20余骑星夜追赶。11日晨,部队陆续到达华县瓜坡镇。旅党委召开会议,决定宣布起义,打起红旗。当日部队进抵尚塘,举行了万人军民联欢大会,东特委记刘继增向起义部队授旗,西北工农革命军即告成立。同时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
  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
  主 席:刘景桂(刘志丹)
  秘长:许维善
  委 员:刘景桂、刘继增、唐澍、吴浩然、廉益民、王泰吉、许维善(其他委员待查)
  西北工农革命军序列概要
  总司令:唐澍
  政治委员:刘继曾
  参谋长:王泰吉
  军党委记:吴浩然
  政治部主任:廉益民(卢少亭)
  经委主任:杨晓初
  军总顾问:许权中
  直属赤卫队长:张汉泉
  第一大队队长:赵雅生
  第二大队队长:武培谋
  第三大队队长:谢浩如(谢子长)
  第四大队队长:雷天祥
  骑兵分队队长:许权中
  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设于高塘。
  西北工农革命军的成立,把渭华起义推向高潮。迄6月初,形成了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东起少华山,西至临潼东,南依秦岭北麓,北至豫大道,约400平方公里的割据区域。在这一地区基层苏维埃普遍建立,渭南、华县、五一县,共建立48个区、村苏维埃。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清算斗争了150余名土豪劣绅及其他反动分子,处决了其中罪大恶极者60余人,没收了他们的财物。
  根据中共西省委对东特委创建渭华地区苏维埃政府的指示,6月5日,特委记刘继曾和赵葆华、王泰吉等人在渭南县桥南乡石家村研究建立苏维埃问题,成立了筹备处,起草了苏维埃政府章程和工作条例,并向省委作了汇报。原拟6月22日(农历端午节)在高塘镇召开成立大会,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就绪,但由于敌重兵“围剿”,渭华区苏维埃未能成立。
  (四)起义失败
  1928年5月中旬,冯玉祥部宋哲元第四方面军、孙连仲第二方面军从河南回援西。17日解潼关之围(被围7日)。18日,解西安之围(被围8日)。宋、孙在分别击败西军阀各部后,即转兵“围剿”渭华起义农民。
  6月8日,敌军一个旅,配合渭南县保安团,由渭南城出发,沿龙尾坡向南,进攻东赤卫队军事据点塔山。东赤卫队与西北工农革命军第三大队,在谢浩如指挥下,与敌激战于龙尾坡南段家村附近,当日将敌击退。
  6月10日,敌田金凯骑兵师,配合以华县保安团,由华县经瓜坡、大明寺,进攻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部驻地高塘镇。西北工农革命军直属赤卫队和第二、第三大队,与敌激战于高塘北3里处的骆驼渠。敌不支,仓皇退走。
  敌人两次进攻被打退后,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在高塘镇召开扩大会议。刘景桂在分析了当前形势后,提出向北转移。会议接受了这一方略。会后,东特委记刘继曾去西安向省委汇报,并派军委秘长许维善、特委委员李大章去渭北筹集经费、购买弹药、勘察行军路线。司令部亦由高塘移驻涧峪口南堡村。
  6月19日,敌人又发动新的“围剿”。宋哲元督率田金凯、魏凤楼、孙连仲3个师,向高塘和塔山实行大包围。军委针对新的敌情,决定不与敌进行决战性作战,而是且战且走,退向秦岭山区,以保存主力,另辟蹊径。司令部遂从现驻地华县高塘移至洛南牛峪口龙山底村。
  19日拂晓,敌军分路出动。其部署:左翼1个师,从华县出发,经瓜坡向桥峪进攻,得手后进占涧峪口;右翼1个师,从渭南出发,经崇凝向涧峪进攻,相机进占涧峪口,与左路勾起手来,构成马蹄形战线,从东、西、南三面包围高塘;另以1个师,从赤水出发,正面进攻高塘。进攻高塘村战斗打响后,左翼起义军在逢原里农军配合下,在桥峪河西,节节抗击,逐次退守桥峪。右翼起义军东赤卫队在崇凝一线阻击敌军,最后退守涧峪塔山阵地。中路起义军扼守高塘,这路敌军又分两路:一路沿赤水东川正面进攻高塘;一路沿赤水西川攻魏家原,捣高塘侧背。唐澍率两个大队守卫高塘主阵地,正面抗击敌军,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失而复夺,激战数日,几安几危。黄昏,魏家原阵地失陷,高塘后路被截,情势万分紧急!东赤卫队副大队长,率数百名赤卫队员,以拼死的决心,打退敌军,掩护主力从高塘撤退。19日的激战,起义军被迫放弃起义中心——高塘地区。全军退守南山脚下桥峪、涧峪、涧峪口三点。
  20日,敌军左、中、右三路,分别向桥峪、涧峪口、涧峪进攻,其中涧峪口战斗最为激烈。当敌军一个团进攻时,薛自爽带领东赤卫队和农军与敌奋战于侯家崖村。他多处负伤,仍然坚守阵地,最后壮烈牺牲。后许权中率骑兵分队赶来增援,与敌展开恶战,打退敌军数次进攻,掩护全军退人南山。至此,起义军已脱离渭华地区,渭华起义即告失败!
  25日,起义军退至洛南县两河岔、保安两镇。7月1日,李虎臣军一个团进攻保安,这里驻有起义军一个大队,共100余人,总司令唐澍率一个大队前去解救。结果驻保安县起义军和援军全军覆没,唐澍、赵雅生牺牲。7月初,驻两河岔部队及总部200余人,退至蓝田县流峪寺、张家坪。这时,去省委汇报的特委记刘继增来到部队,传达了省委指示:取消西北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保存现有实力,以待时机。许权中通过私人关系,与西军阀刘文伯取得联系,7月15日,部队进抵商县黑龙口,改编为刘文伯师第九旅。8月,刘文伯师被冯玉祥压迫退至河南邓县。8月23日,刘文伯师被邓县民团缴械,许权中部亦告散失。至此,起义军(西北工农革命军和东赤卫队)全军覆没!
  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西省委领导的,以工农群众和军队相结合,以武装起义与苏维埃政权相结合,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起义之一。虽然由于敌强我弱,主观上由于经验缺乏,受“左”倾盲动错误的影响而遭到了失败,但在西革命历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渭华起义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取得了武装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西北地区后来的革命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建立根据地和进行武装斗争,有着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起义军所表现的大无畏的精神,不仅仅是革命者的个人勇敢,而是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面貌。这种革命的精神和面貌是无价之宝。起义过程中,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敌人的屠刀下视死如归,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唐澍、赵雅生、李大德、薛自爽、廉益民、吴浩然……战死沙场,浴血渭华。东赤卫队这支由淳朴的农民组成的革命武装,在它短短50天军龄中,建树了不朽的功勋。在几次形势危机时,它奋勇当先,大队长(李大德)、副大队长(薛自爽)先后牺牲,东赤卫队正是渭华人民革命精神的代表。许权中带领的骑兵分队,驰骋渭华,刀劈沙场,在紧要时刻掩护了全军。骑兵分队的英勇善战,表现了起义军的军威。
  ① 1927年5月1日新设置的县治,以渭南县渭北的辖区为辖区,治所设固市镇。大革命失败后被撤销。
  ② 许权中旅是1927年7月,以西安中山学校和国民军联军驻西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领导的政治保卫队的成员为骨干组建的。这两个单位的各级领导人员大都由共产党人担任,不少学员和队员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③ 许权中旅在进北、世预赛亚洲汉南均有困难,又不能在关中久留的情况下,中共西省委遂命许旅暂时依附于西军阀李虎臣部第八方面军,希世预赛亚洲再起。1928年1月17日,部队进驻洛南县寺坡、三要司,李虎臣给予新编第三旅番号。同年1月28日,省委[第30号(军字第3号)通知]指示:许权中旅中共军支改为旅委员会,仍直辖于省委。旅委记高克林,委员:高克林、许权中、杨晓初、张汉俊、高致凯。所辖18个支部,共有党员165人。为了加强许旅党的工作,省委先后派唐澍、刘景桂(刘志丹)、谢浩如(谢子长)、吴洁然、廉益民、周益山等,到许旅担任要职。
  ④ 中共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渭华起义》(西党史专题资料集之四),1985年内部刊印,第61页。
  ⑤ 中共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渭华起义》(西党史专题资料集之四),1985年内部刊印,第59页。
  

甘革命根据地史/任学岭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