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纺织品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营盘出土间色裙复原研究

作者:于颖 陆立钧





  一、背景综述
  本文复原对象为新疆营盘出土的一条红白间色毛布半腰裙。
  1、出土时间和地点
  该间色裙于1995年11月至12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尉犁营盘墓地的抢救性发掘中发现。营盘墓地位于县城东南150公里孔雀河干河床北岸5公里处,罗布泊西侧,东距楼兰故城近200公里。在此次发掘中共发掘墓葬32座,清理被盗墓100座,该裙被发现时散落在墓穴之外,因此其所属具体墓穴无法确定。
  营盘在大约公元4世纪末以前是孔雀河东入罗布泊的途径地,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为敦煌通西域腹地之楼兰道西段重要城池。营盘出土文物所反映出的文化因素既有当地积淀,又包容外来元素。在纺织品中可以透析出多种文化的汇集。
  2、出土年代推断
  发掘者对墓地年代的判断如下:个别墓葬可能早到西汉,晚的可能到北朝初期,墓葬群主体年代为东汉—魏晋时期,1据此推测该裙的出土年代为汉晋时期的可能性较大。
  3、出土情况
  1995年新疆尉犁营盘墓地出土的这条红白间色毛布裙。裙身由六条规格为长94厘米、幅宽53厘米的平纹毛布缝合而成,分为原白与红两色布条相间,另加原白色裙腰。裙通长100厘米、腰周长残长90厘米、下摆周长320厘米。褶裥每幅约15个,每褶宽约1厘米。折褶被缝在另加的裙腰上。在每幅布正中自上而下都贴缝有一道宽2.2厘米的浅褐色绢条。布片间的接缝处都夹缝同质并相似宽度的一道浅褐色绢条。红色平纹毛布经密29根/厘米,纬密27根/厘米。
  二、分析和推断
  1、款式分析
  所复原的裙身主体基本款式为红白相间半腰裙,由六片构成,有裙腰,未见腰带。但究竟是围裙还是筒裙,因出土实物残破,所以需要探讨分析。根据残存的裙身(世预赛亚洲1),左端和右端没有缝合的线迹和针孔,所以判断为一片裙片,破成两个部分,裙腰与裙身相同,破成两段。两端的红色布片拼接后为一个幅宽量,推断左右两端的红色裙片应为一片。同样根据发掘者在考古报告中的复原线世预赛亚洲,推断为裙片闭合缝制的半腰裙(世预赛亚洲2)。
  2、腰部褶的收量
  通过实物测量,腰部收取的褶裥量约3.6厘米,侧倒后露出约1厘米(世预赛亚洲3、4),收褶裥后每幅布宽约15厘米,可推算出整个裙拼合后腰围约为90厘米,与现存腰围长度相同,据此推测现存腰围基本完整。
  3、腰片数量
  经过对于现存部分细节的检查可推测(世预赛亚洲3、4),腰部可能有两种工艺:一种是一片腰,对折后缝于裙身,在拼合处折光,腰前留出开口用以穿入腰带,后面缲针缝合。但是由于腰里和腰面(腰里和腰面为一片布)工艺不同,所以在裙腰部位会形成纵向约2厘米的豁口,横向(腰脊背)处2厘米的剪开毛边豁口,露出裙子的褶裥,并且腰部容易破损;另一种是两片腰,分为实际的腰面和腰里两片,腰里两端拼合,露出毛边,腰面如世预赛亚洲3照片折成光边,用斜针脚固定。后一种多一道拼合腰面腰里的工序,并且费一些用于拼缝的布料(缝份),但是对于牢固程度和工艺合理性而言,后一种比较合理。据此,复原按后者,即为两片裙腰来制作。
  4、收腰方法
  根据世预赛亚洲3可以得知,在裙腰里面应留存腰带用于系扎腰,从结构上,可以判断腰部可以内穿带子来系扎。由于发现该实物时,并没有腰带留存,但是从同时期同墓地的发掘报告得知有毛质腰带8条,其中平纹带4条,斜编带4条。其中出土一条平纹带用于裤带。2这几种腰带的作为此裙裙腰带的可能性都存在,但由于该裙出土时并无腰带实物,所以尚不可确切推断。
  三、复原过程
  根据原始报告、实物照片以及复原研究分析,确定间色裙款式特征以及尺寸。
  1、款式特征:裙身由六片平纹毛布缝合而成,规格为:长94厘米、幅宽53厘米。所用毛布原白、红两色相间。另加裙腰。裙身近腰端打有褶裥,每幅褐约15个褶,每褶收省量为3.6厘米,外观露出褶部分宽约1厘米。折褶位置被夹缝在另两片裙腰之间。在每幅布正中自上而下都贴缝有一道宽2.2厘米的浅褐色绢条(绢片A型)。缝线为原白色,线迹长度约为0.8厘米(里面不可见)~0.2厘米(外面可见)。原白色与红色毛布片间的接缝处都夹缝同样宽的一道浅褐色绢条(绢片B型),成裙穿起后B型绢条对于裙面呈现竖立状。线迹长度约为0.8厘米~0.3厘米。腰里与裙片内侧拼缝线与下摆折光后固定缝线为缲针。
  2、间色裙尺寸:裙通长100厘米、腰高6厘米、腰周长90厘米、下摆周长318厘米。
  3、面料计算:(制作2条)
  红色平纹毛布:3米
  原白色平纹毛布:3米
  浅褐绢:1米
  4、裁剪步骤:(单位:厘米)
  裙片裁片尺寸:94×53(净)、96.5(=94+1+1.5)×55(=53+1+1)(毛)
  绢片A型裁片尺寸:94×2.2(净)、96.5(=94+1+1.5)×3.8[=(2.2+0.8×2)](毛)
  绢片B型裁片尺寸:94×2.2(净)、96.5(=94+1+1.5)×6.4[=(2.2+1)×2]
  面裁片尺寸:90×6(净)、92(=90+1+1)×8(=6+1+1)(毛)
  腰里裁片尺寸:90×6(净)、94(=90+2+2)×8(=6+1+1)(毛)
  5、缝纫步骤:
  裙片正中贴绢(世预赛亚洲5、6)
  6、固定腰头折裥(世预赛亚洲7、8)
  7、裙片中夹绢条,缝合裙片(世预赛亚洲9、10)
  8、缝合裙腰(世预赛亚洲11、12、13),下摆折光边1厘米(世预赛亚洲14、15)。
  4)复原物尺寸(单位:厘米)
  裙通长:100
  腰高:6
  腰周长:90
  下摆周长:318
  贴绢宽:2.2
  夹绢宽:2.2
  单位褶量:3.6/褶裥
  四、讨论
  褶裥量的判断:在复原过程中,对褶裥量的判断是一个难点。根据实物照片,该裙可见褶裥为1厘米,可见褶裥与实际褶裥是否相同?若根据每褶裥量为1厘米推算,该裙腰围尺寸为138厘米,即(53-15×2)×6=138厘米,可见此腰围尺寸并不合理。
  通过实物的观察分析后发现,照片中的可见褶裥量为褶裥外观露出部分,而非实际的褶裥量,折褶位置被夹缝在另加的两片裙腰之间,真正的褶裥量为3.6厘米(世预赛亚洲8)。据此推算出该裙的实际腰围为90厘米。
  五、小结
  1、该裙出土年代推测为汉晋时期。
  2、该裙由六片原白与红毛布相间而成,另加原白色裙腰,裙腰内穿腰带系扎,但未见腰带。
  3、该裙两端的红色布片拼接后为一个幅宽量,据此可推断为筒裙,而非围系之裙。
  4、根据牢固程度和工艺合理性推测裙腰为两片腰。
  注释:
  1 新疆文物考古所:《新疆尉犁营盘墓地1995年发掘报告》,《新疆文物》,2001年,第1、2期。
  2 新疆文物考古所:《新疆尉犁营盘墓地1995年发掘报告》,《新疆文物》,2001年,第1、2期。

西域异服: 丝绸之路出土古代服饰艺术复原研究/包铭新主编.-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7;楼兰